搜索

© 2020 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津ICP备13004562号

走进盛实       产品中心       质量体系       人才招聘       OA办公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中国中药协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新闻详情

从“靠林吃饭”到科学养参——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助推精准扶贫

2019/02/12 01:03
浏览量

盛实百草产业扶贫事迹在《科技日报》刊登

 

  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立以提高质量、促进增收脱贫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和机制,不仅是全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剂良方,更是体现中药材价值回归,同时促进中药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目前已在吉林省靖宇县等全国6个省份的21个贫困区县建立药材基地,截至2018年底,各药材基地留存面积近2万亩,多年来累计经济效益过亿元,带动近2000户贫困人口增收,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

 

原文誊录如下:

从“靠林吃饭”到科学养参

——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助推精准扶贫
 
 
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正月里的吉林省靖宇县,大红灯笼在皑皑白雪映衬下格外喜庆。虽说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但人参种植基地负责人艾连田早早就开始琢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去年冬天参加完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盛实百草药业公司等主办的“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及推广会”后,艾连田对人参的无公害种植有了更深认识和更多想法。

 

  从一个参农变成盛实百草人参种植基地的管理者后,艾连田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收入翻了几番。中药材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参农艾连田的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的产业发展。

 

  正如靖宇县副县长全传义所说,以人参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产业近年来成为全县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盛实百草等科研单位及企业帮助下,更多农户参与到该产业之中,实现了脱贫增收”。

 

  全传义这段话的背景是,人参种植是当地农户赖以谋生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人工种植泛滥,人参栽培质量良莠不齐,供过于求,参价一度跌到“萝卜价”。虽背靠着“人参”这颗大树,靖宇县却一直走在脱贫的路上。

 

  科技和产业力量的加入改变了这一状况。

 

  盛实百草董事长李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团队通过近20年脚踏实地的研究,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精细栽培技术和应用体系,提供了突破无公害中药材产业瓶颈的新途径。“我们共同将该研究的成果在盛实百草的种植基地和合作种植户中推广,实现了人参的优质优价。”李刚说。

 

  双方合作研发的人参农田栽培技术更是为当地人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社会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的加强,过去的林地栽参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发展中国系统科学的农田栽培人参方法和提升人参品质非常重要,这也是扶贫的关键。”陈士林说。

 

  盛实百草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日本津村等单位联合开展农田栽参的科研,多年实验和摸索取得13项技术突破,建立了平地栽参的选地标准、无公害种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7项规程类、标准类文件,成立了“人参种质研究与育种中心”,帮助人参基地培育优良种苗,以增强抗病性,深入开展人参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培育工作。目前,靖宇县农田参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当地人工栽培人参产业的转型起到引领作用。

 

  “真正做起来绝不是现在总结的几句话这么简单,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的产业扶贫之路是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李刚说,农户有自己的种植习惯,要改造他们需要花很大力气,“比如说,陈所长团队开发的‘抗病品种+土壤复合改良+绿肥回田+菌剂调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可使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发生率下降23%,减少传统农药使用量20%到80%,但农户一开始觉得改变原有的栽培方法会很繁琐,只有使用后产生效益了,他们才会相信。”

 

  正因此,类似“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及推广会”这种活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及盛实百草这样的龙头企业每年都要组织很多场,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从田间地头来,到“难贫”“深贫”地区去,实实在在为扶贫攻坚作贡献,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触角正因地制宜不断延伸:贵州省道真、威宁等32个贫困县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无公害中药材种植规划;“定制药园”贵州模式,成功运用无公害中药材栽培生产技术与“三农”经济转型有机结合……

 

  “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要攻克的是‘难贫’和‘深贫’,贵州、云南、四川等偏远地区工业较少,但生态环境好,中药材种植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无公害药材生产,形成产业扶贫工程的典型示范,为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起到重要作用。

 

  以盛实百草为例,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团队合作在吉林、甘肃等6个省份的21个贫困区县建立了人参、五味子、半夏等品种无公害药材基地,带动近2000户贫困人口增收,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

 

  “借由‘精准扶贫’之势,实施提升中药材品质的产业扶贫,建设药材基地,实现中药材的无公害种植,让贫困地区的农户因种植优质中药材实现脱贫,同时可促进中药产品整体质量提升,是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陈士林表示。